2005年4月1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不眠的鹰眼
本报记者 汪嘉林/文 王志浩/摄

  夜幕降临,喧嚣的城市静了下来。黑暗中,一些不法分子却蠢蠢欲动。为了保一方平安,夜巡队员们或带着手电、喇叭步行,或踩着自行车,或驾着警车出发了。4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杭城的部分守夜者。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里多了一份平安。
  晚上8时多,记者一行来到江干区的商教苑社区,黑暗中,看到一束手电筒光在晃动,等对方走近,发现是党员巡逻队的两名队员正在巡逻。她们一个拿着手电筒,一个拿着电喇叭,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连一个小小的角落都不放过的。记者碰到的是余定贞和陈云仙,她们一说起这夜巡队的事儿便很高兴:“呵呵,我们都是老党员了,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希望为社会做点事情,你瞧,看着我们社区的居民能安居乐业,我们很开心。”
  没走出多少,她们发现在一家小店门口,居民正扎堆聊天,“你们晚上可要注意安全啊”,“门窗要关好,煤气要关掉……”她们认真地提醒。
  “我们社区的党员夜巡队有58人,每天晚上8点到10点两人一组‘上岗’。其实,我们这里除了这支党员夜巡队外还有一支由社区保安组成的自行车巡逻队,他们骑着自行车24小时在社区里逛,巡逻的范围更大一些。”商教苑社区治保主任李鹤元向记者介绍,“有了这些夜巡队,社区发案率下降了。”
  “笕桥派出所的夜巡队也很有特色,他们除了有‘护村队’和非值班民警警车夜巡外,还有一个‘五人特别组’。”一旁的江干公安分局民警莫骏说。
  记者一行赶到笕桥派出所管辖的弄口村时已是晚上10点,村道显得冷冷清清。忽然,远处传来了电喇叭的声音:“注意门窗,提防小偷……”走近一看,嘿,还真是一支像模像样的“护村队”。他们在一位民警的带领下,一边提醒村民注意安全,一边对过往的可疑人员进行盘查。
  一辆电动自行车飞速驶来,骑车者较可疑,他们将其拦下,“同志,请出示你的行驶证”……
  不久,开着警车巡逻的民警张政也从这里经过,在寂静的村道上,两队人马会合了。“其实巡逻就像走象棋一样,一定要有章法。你看我们的巡逻队,从巡逻的时间和地点来看都是有一定的重合性和交叉性的,就如同编织一张网,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没有可乘之机。”莫骏向记者介绍。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一晃便到了11日凌晨,是“五人特别组”上岗的时候了。这5个人,看上去和普通村民没有区别,身上也没有任何标识,但他们的的确确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治安力量,据笕桥派出所的民警说,很多案件是靠他们提供的信息破获的。“是啊!去年破获的盗窃工业原材料案,如果没有他们蹲点守候,提供消息,要破案可能还有些麻烦呢。”一旁的弄口村治保主任连忙补充。
  凌晨1点,三里亭蔬菜市场后门已经热闹了起来,各种各样的人进进出出。五人特别组组长王生(化名)来到了菜贩子中间,一双警惕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但在外人看来,他和普通的外来务工者无异。“当初组建这支队伍时就是这样考虑的,全部由外来人员组成,所以在‘侦查’时不易被人发现。”莫骏说。
  此时,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巡特警(治安)大队的武装特警正驾着摩托车巡逻在辖区。
  记者结束采访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而许多夜巡队员仍执着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夜巡的形式千变万化,而不变的是夜巡队员守护百姓平安的心。